第(3/3)页 两条船,一百来人,提到杀倭寇,一个个都激动的嗷嗷叫。 特别是当明庭说,当海贼缴获的倭寇财产,一半交给朝廷,一半大家分之后,他们眼睛都红了。 就没见过这么壕的老大,果然,跟着定远伯有肉吃! 郑国周围有一些零散的岛屿,这些岛成了倭寇的根据地。 平时他们在这里休息生活,天寒地冻的时候回本国,靠着打劫来的财富花天酒地,等天气暖和又下海。 作为明庭的头号小弟,系统已经把郑国周围的小海岛都探查清楚了。 甚至那些小岛有倭寇,哪些岛的倭寇还没来,它都探知的一清二楚。 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四天后,第五天黎明,天蒙蒙亮的时候,一座小岛出现在众人眼前。 “抄家伙,兄弟们!”明庭理了理头上的红巾,“准备登陆!” 岛上现有倭寇们八十多个,刚从倭国过来。 昨天晚上他们庆祝了一下,打算等剩下的伙伴们到齐了,就出发去瑶州。 这些人喝了太多酒,一个个醉醺醺的,胡乱躺着,压根儿没想到会有人这个时候奇袭。 等惨叫声传来,有人睁开眼睛,看到一群戴着红头巾的男人出现,连忙尖叫示警。 可惜,刀光比声音更快。 半个时辰后,除了两个活口,其他倭寇都成了刀下亡魂。 两个活口开始一直在用倭国话破口大骂,等看看到同伴们的尸体,听到明庭说,再骂一句,就割了他们的舌头当鱼饵去海里钓鱼,两人立刻闭嘴。 留着两人,明庭是想知道倭国现在的情况,另外也是想跟他们学习倭国话。 “老大,这些狗日的真残忍。” 在搜索小岛的时候,有人发现了许多尸骨,看身上的服饰,应该是郑国人,多是女子。 这些是被倭寇抢来糟蹋的女人,最后惨死在岛上。 哪怕大家已经知道倭寇的残忍,可亲眼见到这一幕,还是很悲愤。 明庭和大家伙儿把能找到的尸骨都搜集起来,装在箱子里。 这些人是瑶州人,想必不希望死在外头,等回到陆地上,明庭会找个地方把他们葬了。 倭寇的尸体被将士们丢海里喂鲨鱼去了,这两天陆陆续续有倭寇来,一上岸就被埋伏的将士们砍了。 活着的两个倭寇说,他们这个团体一共有三百多号人,是海贼中规模比较大的。 为了活命,两人还争先恐后地出卖其他倭寇组织的资料。 这些人都是互相合作的关系,彼此之间虽然有利益纠纷,但更多时候会联手合作。 “头领,我知道的都说了。” 石川太郎跪坐在地上,额头上直冒冷汗。 “绝对没有半点隐瞒!”他跪拜在地。 石川太郎从没有见过这么聪明的人,不到半个月就学会了倭国话。 要不是对方身形高大,实在是不像倭国人,石川太郎还以为他是老乡。 本来,和他一起的那个人还想忽悠明庭,结果刚说两句,就被明庭发现了问题,被丢进海里成了鱼食。 所以,石川太郎根本不敢说假话。 “这么说来,你没有利用价值了?”明庭的倭国语十分流利,他声音冷酷,右手擦拭着大刀,“既然没有价值,你可以去死了――” “头领!头领我还有话要说!” 石川太郎差点儿吓尿,连忙抬起头,“我认识很多的倭寇,可以带你去他们的地盘,也可以帮你把他们约出来。” “我去过很多地方,航海路线就像长在我脑袋里一样,我记得清清楚楚,请头领相信我!” 石川太郎脸脸色苍白,两股颤颤,冷汗刷刷从脸颊、下巴往下落。 这些红巾军是什么来历,石川太郎并不清楚,可看他们这的样子,很有点儿行伍的气息。 “你在想什么?” 明庭低下头,看着石川太郎。 这个倭国人很识时务,有些小聪明,倒是可以留着。 “头领是军人吗?”石川太郎不敢瞒着明庭。 “你不错,很聪明。”明庭咧着嘴,笑得阴森,“本人是前朝皇室的血脉,曾经带过兵,如今皇朝被灭,只能下海,当个海上霸王。” “原来头领是尊贵的皇族!”石川太郎连忙磕头。 他完全忘了,以前打劫瑶州的时候,他是怎么嘲讽那个腐朽的皇朝,连自己的子民都庇护不了。 “看在你这么恭敬的份儿上,今天先放过你。” 明庭丢了一个小盒子在石川太郎面前,“吃了这颗烂心烂肺丸,以后你就是我们红巾军的人。” 烂心烂肺丸?这名字听着就很吓人! 石川太郎哆哆嗦嗦地打开盒子,里面是一颗紫色的药丸。 “每个月我给你一颗解药,要是你表现好,三年后我帮你解毒。”明庭拿着刀背,拍了拍石川太郎的肩膀。 “石川君,你面前有好几条路可以选择,要么现在死;要么吃了烂心烂肺丸,背叛我,被毒死;要么好好效忠我,等我大事成了,我就放你自由。” “你是聪明人,想必知道怎么做,才是最正确的选择。” “是!”石川太郎一咬牙,把烂心烂肺丸吞了下去。 有石川太郎这个内奸,明庭横扫了七个小岛。 遗憾的是,这一片的倭寇在冬天把抢来的财宝转移了很多回倭国,他们的收获不是很多。 虽然明庭瞧不上眼,但将士们可是欢喜极了。 他们那点儿俸禄能干啥,现在能多一笔横财,谁能不高兴呢! 随着红巾海盗团“扫荡”的范围越来越广,总会有一两个漏网之鱼。 他们把红头鬼的事情传了出去,一时间,海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,这结果正是明庭想要的。 现在,红头鬼让倭寇和海盗头疼不已。 倾巢出动去陆地上打劫?回来老巢被红头鬼抄了。 不出去,岛上没物资,吃喝不够,迟早也是饿死,还有可能被半夜上岛的红头鬼一锅端。 这个红头鬼怎么这么混蛋?! 清明之后,每年都如约而来的倭寇,今年没动静,让瑶州沿海的百姓们疑惑不已。 难不成,倭寇们过清明节去了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