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1章  这个天国......他真太平吗?-《大清要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马宝才终究没忍住,冷笑一声:“六万万人挤在关内十八省,人均不足三亩地!所谓年景好,不过是饿不死人罢了。”他指向窗外掠过的一片窝棚,“老师您看那些新搭的一片窝棚——这里可是天下少有的均平之地,怎么也有人住这样的房子?若真好,何至于此?”

    马宝才的大师兄王琰闻言皱眉轻咳,罗耀国却笑了:“这一路所见,富庶是真,困顿也是真。”他忽然起身,“等到了下个站头咱们就下去看看.换便装,咱们去附近的庄子里讨碗水喝。”

    四人踩着田埂走进村落时,日头正爬上杨树梢。打谷场边蹲着个抽旱烟的老汉,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袖口露出黢黑的手腕。罗耀国上前作揖:“老哥,过路人讨口水。”

    老汉眯眼打量他们呢料大衣下隐约的军靴,含糊应了声,引他们进了土坯院。灶房昏暗,老汉舀了瓢井水递来:“看几位爷像官家人?莫不是来查垦荒券的?”他忽然紧张起来,“俺家二十亩地契可是盖了红印的!”

    “老丈多心了。”罗耀国接过豁口的陶碗,“听闻关外日子比关内强?”

    “强!”老汉嗓门亮起来,“前清那会儿辽阳每亩征粮三斗,如今只缴一斗二!”他掰着指头算账,“家里五口人种二十亩豆田,年景好能落几十块银元。可去年建乡公所摊派三块,保甲练勇费两块,学堂捐又一块……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这些倒罢了,最怕粮贩子压价——说是什么‘上海期货行市跌了’,咱也听不懂!”

    马宝才冷笑:“期货是上海滩奸商收割农民的镰刀。”

    老汉茫然点头,又摇头:“总比前清强!那年头旗庄头骑在头上拉屎,现在好歹能骂几句厘卡税吏。”

    院外忽然传来哭嚷。大街上,一个穿灰布褂的妇人扑跪在一个穿红袍的税吏面前:“官爷!春耕种子钱还没凑齐,那个债券不买成不成?”

    税吏靴尖踢开她攥着的铜板:“不买?铁路债券认购任务完不成,老子饭碗先砸了!”

    罗耀国袖中的手攥紧。王琰使个眼色,吴汝孝已疾步上前亮出腰牌。税吏见省总管亲临,吓得跪地筛糠。曾天养铁青着脸:“辽宁省哪条王法准你摊派铁路债券?”

    税吏哆嗦着掏出一纸公文,末尾赫然盖着“辽南铁路督办”的官印。

    回程马车颠簸在泥路上。罗耀国望着无垠的田野沉默许久,忽然问:“铁路债券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吴汝孝额头的汗珠子都冒出来了:“王爷,这都是属下办事不周全回头属下马上叫人停止了摊派,另想办法筹钱修辽南铁路。”

    罗耀国明白了,这事儿原来是吴汝孝指示的.要致富,先修路嘛!而修铁路的买卖也看地段,京(天京)沪、津浦、粤汉、京(北京)汉、陇海这样的路自然不愁没有投资。但是辽南这样的支线可就难说了——这个投资前景不明,商人们不愿意投,而太平天国的朝廷的铁路经费就这么点,得花在刀刃上。地方支线就只能各省自筹,而各省又有什么招?还不是摊派铁路债券?

    而这些铁路债券的利率一般都不高——高了肯定还不上啊!还出现过拖欠的先例,所以老百姓并不怎么欢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