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六章 瓜分-《重生之我是阿斗》
第(2/3)页
一些人被派到各个矿场去搬运矿石;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队人马被派到岭南去,对外的说法是,路途遥远而且那边的粮食产量非常丰富,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搬运。
这次去岭南的人马当中,东吴兵占了大部份,还有一小部分是蜀国原来的辎重兵,这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。
刘厚有密旨给费袆,这些人一到岭南,费袆就会根据密旨将其中的东吴兵扣押,然后他们就会变成攻伐南方土人的敢死队、开荒种地、伐木、挖矿的免费劳动力。
当然,费祎将这么多辎重兵滞留在岭南要有个明面上的理由,费祎给刘厚上了一道奏折,言称岭南地区地广人稀,需要大量人口去开发土地,费祎向皇帝请示,是否可以将来运粮的民壮留一部分在岭南,助其开发岭南。
刘厚自然不会不同意这道奏折,这本来就是他授意的嘛。不过,为了照顾其他大臣的情绪,刘厚一直没有答应费祎,只是回复他,留下人可以,但是不能全部留下,要优先保证有足够的人手运输粮草到荆州,多余的人才可以留下。
于是,这些多余的、被费祎留下的人,自然而然全部都是东吴兵,运输粮草回荆州的,则全部都是蜀军原来的辎重队队员。
接下来,各大矿场也发生来类似的先斩后奏事件,各矿场管理官吏纷纷先扣押下过来运输矿石的东吴兵,然后上书朝廷要求将这些人手留给他们使用。
到了最后,连各县各乡都出现这种克扣押辎重队员的事情,不过由于县和乡级行政单位中的衙役、捕快数量很少,考虑到管治难度问题,分配到各县和各乡的东吴兵很少。
古代不像后世那样,公务猿一大堆,一般来说,古代在一个县中,真正有编制、领俸禄的公务猿只有3个:县令,县尉,县丞。当然,朝代不同也可能有典史主薄之类,但总数都在个位数。
他们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(科举),取得进士职称后才能担任,而他们的手下比如师爷、捕头、典史、衙役等等都是县令县丞自费招募的,他们通通都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,那时候叫做吏,当然,从社会地位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,这些吏员的确相当现代的公务猿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