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一章 修路-《重生之我是阿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上行下效之下,各地的地方官员也不敢自行征发徭役为官府干活,这种举措无疑让各地的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,但是各地的各项大型工程却也因此停滞了下来。

    其实古代官府征发徭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。那个时候,生产力落后,国家或者官府要进行一些大型工程,例如修筑长城、铺桥修路、修筑帝王陵寝等,动不动就要几十万人一起劳动。

    由于生产力落后,相应的,官府能收到的税收也少,一国的财政收入除去养军队、养官员、养皇室成员等,能用在这些大型工程上的钱已经是寥寥无几了。

    偏偏这些工程耗费人力物力巨大,工程所用的物料是无法节省的,这已经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,如果这几十万的劳工也要支付酬劳的话,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很可能会破产。所以,如果封建社会不征发徭役的话,那些大型工程基本上是无法进行。

    由于刘厚这个皇帝对徭役的不认可态度,导致蜀汉各地方官员也不敢征发徭役。而天下大乱多年,民生凋敝至极,各地的财政收入更是少的可怜,很多地方连维持官府日常的基本行政开支都难以做到,这种情况下,谁还拿得出钱粮来聘请民工做工程?

    于是,这个因战乱而破败不堪的天下就只能继续破败着,在蜀汉的势力范围内,虽然已经恢复了和平,但是,到处可见破烂的道路、破烂的官衙、破烂的城墙......

    其实这些都不是影响最大的,影响最大的是水利工程也继续破败着,这当然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官员肯去组织兴修水利。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很重要,所以,一些地方的百姓不得不自发组织起来修筑一些水利设施。

    但是,官府在兴修水利工程一事上的缺失,注定他们只能小打小闹,他们只能着眼于本村本乡的一些小工程,对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他们是无能为力的。

    这令到蜀汉境内到处都有水灾的隐患,不过现在天下未定,朝廷中暂时还没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已。而刘厚也暂时没意识到,他一刀切地废除了徭役,从某种角度来看,却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。

    刘厚虽然不同意郭攸之的提议,但是道路被毁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,想来想去没想到什么好办法,后来刘厚将主意打到轲比能部投降的那些鲜卑人头上。

    轲比能一共带了五万多人投降,这五万人中多数是精锐的骑兵,个个都年轻力壮的,用来干苦力活再好不过。不过这些人野性难驯,想让他们乖乖干活很不容易,非得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不可。所以,这些鲜卑人的劳动现场经常有相当多数量荷枪实弹的士兵监管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