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九章 定都长安-《重生之我是阿斗》
第(2/3)页
汉唐时的长安城,就好比是现在的北上广深,对于当时日本、新罗等地的外国人来说,长安城甚至相当于现在纽约的地位,心目中的圣地。
长安城在前半部分的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特别是在唐朝,那时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,是明清北京城的1.4倍,汉长安城的2.4倍,罗马的5倍,巴格达的6倍,君士坦丁堡的7倍,极盛时人口超过百万,算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了
可惜,后来的人为了生存,也为利益,竭泽而渔,榨干环境,得利一代,祸及子孙,过度开发后,长安周边植被破坏、土壤荒漠化、河流干涸,自然灾害也更加频繁,所以在唐朝以后,关中这个地方,终于被统治集团无情地抛弃,丧失了作为帝都的资格。
归纳起来,长安城的衰落并丧失作为帝都的资格,主要是因为经济的衰落。经济的衰落主要由两方面造成,其一是战乱的破坏;其二和自然规律有关: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恶化,使得农业生产受到破坏。
作为帝都,是全国经济、政治与文化的中心,这里人口大量集中,据记载,在盛唐年间,它的人口约有50万(有资料认为,长安城的极盛阶段人口超过100万)。
当然作为帝都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非农业人口、更大的粮食消耗量。一方面粮食消耗量不断增加,一方面因为环境恶化导致粮食不断减产,于是问题来了,挖掘机哪家......
喔不,和挖掘机无关,水土流失就算有挖掘机也解决不了问题,这种时候大家能想到的解决办法自然就是从其他地方运粮食到关中。
于是杨广尽起全国之力修建了大运河,于是漕运至此应运而生。到了这个时候,长安作为帝都就开始逐渐不是那么适合了,作为帝都一定要安全,就算外面怎么乱,里面都可以安然无恙。自给自足。
以前光凭地形就能给关中带来安全感,那是因为那个时候关中还能自给自足。自从关中不能自给自足之后,这个安全感就要失去了。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外面乱了,粮食运不过来,里面也会跟着乱了,这很好理解。
甚至,如果有野心家故意截断漕运,让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,也可以让关中不攻自乱,甚至不攻自破。
刘厚对于长安作为帝都的利弊知道得一清二楚,但是他考虑再三,还是决定定都长安。因为关中疲敝是隋唐以后的事情,离现在还远着呢。
第(2/3)页